close

今年,我選擇了一個不一樣的暑假
除了修國小學程,很開心加入三合一華語實驗課程TA行列,畢竟這種經驗不是人人都有。
暑假期間活動熱鬧滾滾,不但有教師英語研習營,更有由世界各國人士組成的TUSA團!
雖然心中為了沒能參加TUSA團感到些許遺憾,
但TA從做中學的實用性經驗以及聆聽一系列的華語課程仍使我多方成長,尤其在多元文化課程方面。
溫文儒雅的鍾教授於客家和閩南文化一課程開始進入正式探討前,
對班上同學「有幾位客家人」做了簡短調查。
兩位同學緩緩舉起手,老師進而問他們說不說的出客家話。
顯然地,在口說方面不及國語來得流利,更何況長年以國(台)語對外溝通的我。
於是對這門課更加好奇,到底客家語詞的文字化與另兩種語言有著何種交互作用,是否巧妙地襯托客家文學之美呢?
記得早些時候,雖然對客家文化極度陌生,但一直以來對客家小炒等美食與客家人苦幹實幹的精神印象深刻。
而有關客語會話部份,也只有斷斷續續透過電台教學才有了聽力上的刺激。
藉著這門課,鍾老師帶領班上同學一起體驗客家語詞的奇妙變化及還原客家語文的必要性。
有許多人誤以為客家「有語無文,有音無字」,實際上它不僅有音有字,
且極富古典雅致、精準確切、詞序顛倒、多單音節、字義歧異、趣味詞尾等多種特色。
客家語言可說是語言活化石,但因為接觸環境上的侷限、非屬推行的重點語言及語詞上規範不清,使得客語承受日漸衰微等衝擊。
鍾老師認為可行的方法為追本溯源、統一客家語的文字化部份、實質推動落實客家語教學。
上完這堂課後,覺得整個社會大群體就好像色彩繽紛的調色盤,
即便是弱勢語言,仍須給予相當的尊重並且檢視其重要性,讓彼此的溝通管道更加豐富多元。
身處地球村的我們,或多或少接收來自不同文化的薰陶,
但原來會英語不等於全面國際化,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打開心胸與世界接軌,
並從包容欣賞的角度觀看多方資訊。
觸角從本國教室文化延伸到美國教室文化,藍老師給了上課學員們20道題目,
一起思考討論不同國家所展現的教室文化,闡述不同國籍學生與老師、同儕間相處上的差異;
張老師更以問與答方式讓學員們互相交流意見,激發不同的文化見解。
華語市場漸趨茁壯有目共睹,因此我們不可能再以舊有的刻板觀念,
矮化任何一種文化以及排拒可進一步親自了解另種文化的機會。
除了客家、多國文化的探討,原住民文化亦值得關注。
林老師以風趣上課方式約略介紹各族文化的特性、五花八門的生活方式、鮮艷服裝及深邃輪廓皆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原來散佈在台灣各地的13個原住民族群蘊藏許多寶貴資產;
譬如,多元的祭典,流露對祖靈的崇敬,目的依各族而異。
文化分享固然重要,但適當的文化傳承及資源保留還有待大家一起努力、凝聚共識。
結束課程後,三位TA及主要助理必須合力陸續完成後置工作。
工作內容涵蓋製作結訓證書、考卷批改、彙整學員們的問卷、轉(燒)錄跟剪輯上課影片及影像處理等等。
透過大家齊力合作,工作氣氛愉快,我相信這些珍貴參與過程,對於往後工作經驗累積有著正向影響,也能較清楚知道自己在哪方面還有待加強。
其實,我非常開心終於學會簡單的影片編輯,原來有了現成的軟體及專業人員協助,
操作上並沒想像中那麼複雜,工作心情上自然愉快了起來。
總而言之,雖然我只是短期助教,但實質收穫卻已超乎想像了,謝謝你們 -- WONDERFUL MEMOR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stroGirl 的頭像
    AstroGirl

    AstroGirl

    AstroG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